top of page
Search
  • Writer's picture岑智明

1926 年的驚人暴雨

作者:李子祥、岑智明


香港屬亞熱帶氣候,在夏季偶爾出現暴雨和颱風,尤其在六月至八月期間,暴雨為本港帶來日雨量超過 100 毫米的情況亦非鮮有。統計顯示自 1884 年以來,香港平均每年有 3 至 4 天的降雨量超過 100 毫米。在香港天文台總部錄得的單日最高雨量排名中[1],最高十位的日雨量均超過 300 毫米,而最高紀錄為 1926 年 7 月 19 日錄得的 534.1 毫米。我們翻閱了相關的歷史文獻和記錄[2-7],以更了解事件的具體情況。下面是一些主要資料的摘要:


(i) 暴雨的元兇


在 1926 年 7 月 19 日,暴雨在午夜後開始侵襲香港,凌晨時分雨勢最大。早上約 4 時錄得每小時雨量為 100.7 毫米。由早上 3 時至 9 時的 6 小時總雨量及由早上 1 時至下午 1 時的 12 小時總雨量分別為 430.6 毫米及 526.7 毫米,兩者仍是至今的最高紀錄。雨勢在接近中午時逐漸減弱 (圖一)。除傾盆大雨外,密集和強烈的閃電亦將整個天空照得亮如白晝。


這場暴雨主要是源於一股颱風於 1926 年 7 月 18 日在香港以東汕頭附近登陸 (圖二)。隨著該颱風登陸後向西北偏北移動,其速度減慢及在香港的東北面減弱。與颱風殘餘相關的活躍西南氣流在 1926 年 7 月 19 日早上為香港帶來滂沱大雨及雷暴。


圖一:香港天文台在 1926 年 7 月 18 日及 19 日錄得的每小時雨量。


圖二:1926 年 7 月 18 日及 19 日影響香港的颱風路徑圖 (根據「1926 年氣象資料」重繪)。


(ii) 破壞及傷亡


1926 年 7 月 19 日早上的大雨及雷暴嚴重影響香港。當中有多宗山泥傾瀉及水浸,尤其在港島商業區、山頂及九龍。很多道路被水淹沒、阻塞或沖毁,山頂纜車服務暫停了整個星期。洪水亦湧入房屋和倉庫,造成嚴重損失。根據政府報告,估計當時在政府工程和資產方面的損失(不包括海陸軍和私人損失)遠超過一百萬元。至於傷亡方面,一塊重約 3000 噸的巨石於薄扶林倒下,壓毀 3 號水泵站並造成四名工人死亡。一名印度藉士兵在九龍威菲路兵房(即今日的九龍公園)遭雷擊身亡。此外,一個小女孩和一個男孩分別在正街及九龍仔被洪水沖走後失蹤,相信已遇溺。


圖三:在薄扶林的一塊巨石在 1926 年 7 月 19 日的暴雨中倒下,並壓毀 3 號水泵站。(資料來源 : 英國國家檔案館)


圖四:1926 年 7 月 19 日暴雨中香港皇后大道西的水浸情況。(資料來源 : 英國國家檔案館)


圖五:香港跑馬地馬場在 1926 年 7 月 19 日的暴雨中被水淹沒。(資料來源 : 英國國家檔案館)


圖六:香港灣仔聖佛蘭士街在 1926 年 7 月 19 日暴雨中被大雨沖毁。(資料來源 : 英國國家檔案館)


圖七:香港德輔道中在 1926 年 7 月 19 日暴雨中的水浸情況。(資料來源 : 英國國家檔案館)


從極端降雨量及破壞程度來看,發生於 1926 年 7 月 19 日的暴雨,真可以用「驚人」來形容! 雖然在香港以東登陸的颱風很多時候對本地的影響相對較細,但從這次極端降雨事件可見,我們必須緊記歷史給我們的提示,不可掉以輕心!


(原文在香港天文台網誌發表:https://www.hko.gov.hk/tc/天文台網誌/101738/1926-年的驚人暴雨)


參考資料:


[1] http://www.hko.gov.hk/cis/statistic/crank13.htm#table8


[2] Meteorological Results 1926, 香港天文台 (以英文發表)


[3] Reports of the Police and Fire Brigade, Administration Reports for the Year 1926, Hong Kong Government / 1926 年香港政府警察及消防行政報告(以英文發表)


[4] Report of Public Works, Administration Reports for the Year 1926, Hong Kong Government / 1926 年香港政府工務行政報告(以英文發表)


[5] 1926年7月20日「南華早報」(以英文發表)


[6] 1926年7月20日「香港日報」(以英文發表)


[7] 1926年7月19日「中國日報」(以英文發表)

288 views0 comments

Recent Posts

See All
Post: Blog2_Post
bottom of page